我從小到大,最盼望的節(jié)日莫過春節(jié)。每年趕在三十的前幾天,老媽就會帶著我上街大包小包的采購,平日舍不得買的新衣美食,只有在這時可以盡收囊中。家中為了辭舊迎新,總會里里外外來個大掃除,那時年幼的我看見姐姐在忙前忙后,我就會跟在她后面收拾屋子。我最喜歡老爸在廚房炸肉丸的時候湊在一邊,看著粉粉嫩嫩的肉團放入油鍋被炸成燦燦的金色,冒著熱氣,縷縷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鉆。這邊老爸忙得熱火朝天,那邊老媽也不甘示弱,一大袋的雞蛋被打拌均勻,裝在白色的瓷碗里。老媽先是在鍋里涂上一層油,然后淋入一勺蛋液,那量不多不少,剛好在小煎鍋里形成一個圓潤的蛋餃皮,然后迅速舀上一湯匙肉餡放在蛋餃上,趁蛋液還沒完全定型時黏合成餃狀,一個黃澄澄胖乎乎的蛋餃就新鮮出爐了。為什么我總喜歡湊在一邊呢?當然是為了在第一時間品嘗到老爸老媽親手做的美食啊,那味道讓我早就垂涎三尺了。平日里忙碌的父母沒有時間制作菜肴,當然要趁春節(jié)的時候大飽口福啊。
每一年的年夜飯總會有些傳統(tǒng)菜肴。比如老爸老媽炸的肉丸,煎的蛋餃,灌的臘肉,還有就是正中央亙古不變的“年年有余”了。一個長長的瓷碟盛著一只肥碩的鱸魚,頭朝長輩,尾朝小輩,上桌之后便不再變動。曾經(jīng)少時的我看著鮮嫩的鱸魚便急不可耐的下筷,被老媽迅速阻止并告知內(nèi)涵,這才知道每年都上桌的這道菜意義非常。在農(nóng)村吃完闔家團圓的年夜飯,也不過下午一兩點左右,這時大人們通常湊個一兩桌摸起我國的國粹——麻將;小朋友們就圍著捉迷藏,看動漫,玩些紙牌游戲,笑聲叫聲不絕于耳。平日里拘束的都放開了,吃的喝的玩的盡情狂歡。一直鬧到十二點,就該放鞭炮了,噼里啪啦,你方唱罷我登場,保證將“年”獸驅(qū)逐地遠遠的。除了劈啪作響的炮仗,最受小孩歡迎的就是各種煙花了,伴隨著“咻”的一聲,一支禮炮竄上天,迸出漫天五光十色的花火,再現(xiàn)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美景。
年三十晚一過,是真正意義上新的一年了。新年新氣象,大人們小孩們紛紛穿上新衣服去親戚朋友家拜年。一見面便是“恭賀新春”、“恭喜發(fā)財”等喜氣洋洋真情滿滿的祝福。而后便是我最期待的環(huán)節(jié)——發(fā)紅包。雖說收到的紅包由父母存著已經(jīng)是不言而喻的慣例,但總會有那么些“漏網(wǎng)之魚”被我收歸囊中,至少保證我的小金庫又能充裕一段時間?,F(xiàn)在我已經(jīng)過了收紅包的年紀,但每每看見小侄女接到紅包的那種歡欣雀躍,我總不自覺回想起那些年我的春節(jié)歡愉。
盡管總有人感嘆,現(xiàn)在的年味越來越淡,只有商場里張燈結(jié)彩的裝飾在提醒著春節(jié)的到來。我依然滿懷期待,在年前陪著家人辛勞的打掃衛(wèi)生,采購年貨,張貼春聯(lián),籌備年夜飯,在年后四處拜年,相互祝福。春節(jié)對于中國人的意義絕不是流于表面的新衣美食,更重要的是新春的到來,團圓的喜悅。不論何時何地,中國年便是中國心!
(作者: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(qū)人民檢察院 章萍)